明溪漱石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34章 许琰,穿越必备: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,明溪漱石,177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许琰,字玉重,是苏州吴县人。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了当地的生员,十七岁那年,为了治疗母亲张氏的疾病,他甚至割下自己的手臂。他的母亲和一位亲戚曾经约定了婚约,后来亲戚家道中落,有富家想要把女儿嫁给许琰,但当时许琰的母亲已经去世,许琰不愿违背母亲的遗愿,坚持按照原定的婚约成婚。他性格豪放不羁,不拘小节,对知己好友在饮酒至醉时会放声高歌,常常说,一个士人在困境中才能显现出他的节操,如果遇到那样的时刻,怎么能够因为害怕死亡而错过呢。

甲申年(公元1644年)四月,京城失陷的消息传来,许琰原本居住在乡下,听到消息后既惊讶又怀疑。他跌跌撞撞地进入城中,到了弟弟许璜的家中,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后,仰天大哭,发誓不与叛贼共存。他认为自己的力量难以消灭敌人,必须得到官员们的同心协力,于是毁家纾难,募集士兵,树立起义旗向北进军。他拜访了许多官员的家门,告诉他们情况,但没有一个人响应。尽管如此,他依然徘徊叹息,发誓要追随先帝于九泉之下,成为厉鬼也要杀敌。

五月端午节那天,他路过一个朋友的家,看到桌上供着葵花和石榴,他感到不悦。朋友又拿出蒲酒来劝他,许琰愤怒地将杯子扔在地上,严厉地说:现在是什么时刻!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,要明白大义,如今面临国破家亡、道义沦丧的严峻时刻,怎么还能心安理得地过着朝夕日常的生活,甚至如同平日一般享受饮食宴乐?他生气地拂袖而去。当时许多大家族都带着妻子儿女,携带财物,逃到湖山之间避难。许琰那天走遍了这些家族的家,不停责骂他们。

五月初九,许多学生聚集在明伦堂哭泣,官员和有品德的人,有的到场,有的没到场,有的穿着白色丧服,有的穿着平常的衣服,甚至有的打着伞。众人纷纷责骂那些不守礼仪之人,许琰虚弱地拄着拐杖,痛哭流涕,哀伤至极。十一日,学生们还在哭泣,一位御史来到文庙,却穿着吉服,带着鼓乐,许琰看到后非常震惊,带领着那些学生人冲上前去,脱下御史的袍带,用大义责备他。御史惊恐地道歉后离开。

南京的福王在当月初三就宣布监国,派遣使者向天下宣告,但是从三月十九日先帝驾崩到五月十二日,已经超过了五十天,朝廷还没有为先帝发丧。许琰叹息说:我本是一个普通的臣子,已经和学生们在学宫私下哭泣,尽了我的心意,可以死了。于是他题写了一首诗:正想捐躯报圣君,岂期灵日堕妖氛。忠魂誓向天门哭,立乞神兵扫贼群。

到了夜晚,他上吊自杀,家人极力抢救,他得以生还。第二天,他秘密前往福济观的真武庙,在暗室中再次尝试上吊,一位名叫陆某的道士听到屋内有声音,急忙出来解救了他,询问他的籍贯,许琰没有回答,道士坚决挽留他,但他不肯留下。被送回家后,他再次坚决拒绝家人陪同,独自走出阊关,面对河流叹息,认为城市的污水不足以承载他的遗体,而且人多的地方必定会被阻止,于是他转向南方。到了胥门,看到河流宽广而深邃,他说:这是胥江,我将在这里结束我的生命,与相国伍子胥的忠魂一起在波涛上下不好吗?于是他跳入河中,恰好亲藩潞王的船停泊在江边,远远地看到了,派人急速救援,他再次没有死去。潞王召见许琰询问原因,当时许琰全身都写着“崇祯圣上”四个字,他悲痛地哭泣,向潞藩诉说了自己的情况,并且说,君主的仇不能不报,京城不能不收复,逆贼不能不诛杀,臣子不能不死,我之所以这样做,不是厌恶生命,而是对现在那些享受俸禄却不能为国家而死的人感到羞愧。潞王非常赞赏他的大义,围观的人像一堵墙一样多。

恰好他的朋友丁钺武到了,强行把他带回家,家人知道他的事情,都坚决守护他,他想要找机会死去,但没有成功。他更加愤怒,于是昼夜号啕大哭,拒绝进食,劝他吃东西,他坚决不接受,只喝一杯酒,说:这只是用来浇灌我心中的不平。五月十九日,当哀悼皇帝的诏书到来时,他在庭院中面向北方,叩头向天哭泣,声音嘶哑,于是他停止了饮水,不再谈论人间的事情,也不考虑自己的后事。有人安慰他说: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苦了自己。许琰睁大眼睛说:皇帝的死如此悲惨,我怎么忍心吃东西!

五月二十八日,许琰非常饥饿,不断呕吐,口授了一首绝句:半生磨砺竟成空,国破君亡值眼中。一个书生难杀贼,愿为厉鬼效微忠。六月初一,他的胃已干枯,呕吐完毕,接着吐血,亲友用清淡的稀食劝他喝下,他愤怒地大喊:你们是想让我苟且偷生吗?最终他嚼烂了自己的嘴唇。初二日,血也吐完了,喉咙肿得很厉害,舌头伸出了一寸多。初三日下午三点左右,他向天空三次呼唤先帝,瞪大眼睛,长叹一声后去世。当时他五十一岁。同辈人邱民瞻等人为他准备棺材安葬,民间称赞他为潜忠先生。一时之间,来吊唁的人数以千计。他着有六卷书,传授给了好友丁钺武。南明朝廷赠予他翰林院五经博士的称号,与汤文琼一同被供奉在旌忠祠。

另外,崇祯皇帝殉国后,有位投水自尽的东湖樵夫,历史上没有记载他的名字,但怎么知道他不是一位高官或者贵族,为了避免灾祸牵连到家族,所以改名换姓,用死来消除痕迹,这未必真的是一个书生为了国家而死,就像许琰一样。在唐朝安禄山之乱时,甄济(唐朝大臣,安禄山派人威逼他投降,他伸长脖子受死,被放过)伸长脖子等待被杀,在南宋皇帝(南宋末代皇帝宋恭帝赵?的年号为德佑)灭亡时,国子监的学生徐应瀌全家自焚,这些都可以与许琰相提并论。甄济如果没死,就会臣服于安禄山,徐应瀌如果不死,也会享受改朝换代之后统治者的俸禄。如果南明朝廷能够定鼎天下,继续沿袭明朝正塑,许琰也可以不必赴死,继续为国家效力。许琰和汤文琼,真的是古今独一无二的人了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女生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和离后前夫他追悔莫及

青山归时

与帝王灵魂互换后他玩不过宫斗

懒悠悠的阿忆

死神的制约

开心的袜子

福运娇娘:摄政王今日哄好了吗

玉清微霖

武林之王的现代日记

一夜沧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