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溪漱石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21章 吴甘来,穿越必备: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,明溪漱石,177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户科给事中吴甘来,字和受,还有一字叫节之,号苇庵,是江西瑞州新昌县人。他年少时便在私塾读书,那时就能熟记云台二十八将的所有姓名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的学识更加广博,对古今之事都能引经据典,论议涉及经史百家诸子,如数家珍。二十岁时,他在乡试中中举。崇祯戊辰年(公元1634年)考中进士,与汪伟一同出自香山何吾驺门下。刚开始他被授予任中书舍人一职,崇祯壬申年(公元1638年)升任刑科给事中,任职一年多的时间里,他上奏的密封奏疏多达数十份,全部关乎国家大事、君主德行、人才选用以及民生要务,遇到他认为不对之处,便直言力争,即使面对权贵也不退缩。京城上下都称赞他是真正的谏议之臣。当时,户部尚书毕自严因误会而被下诏狱,世人对此普遍感到不平,然而当权者却无人敢出面为其申诉冤情。吴甘来率先在朝堂上慷慨陈词说:“汉代臣子贾谊曾言:帘幕挂得离地面远,殿堂就显得高;帘幕挂得离地面近,殿堂就显得低。三公这样的尊贵官员,天子应该以礼待之,不应再施以囚禁。古代有‘刑不上大夫’的礼制,就是为了避免对大臣失敬。另外,谷永也曾说过:记住人的功劳,忘记人的过错,这才是君主应有的作为。犬马尚且因为对人有劳绩而得到帷盖之赐,更何况是国家的功臣呢!如今毕自严是六部中最先担任尚书的,

并且专管财政事务,筹划国家钱粮储备已达六年之久,按照律例,应属于议贵、议勤之列。”吴甘来尽力为毕自严申冤,言辞恳切。不久后,吴吴甘来因丁忧离职,服丧三年后复补原职。

崇祯己卯年(公元1639年)他主持福建乡试。开考前他焚烧香烛,向上天祈祷能选拔到像王阳明(谥号文成)、于谦(谥号忠肃)那样的杰出人才,成为国家的重要栋梁,辅助天下太平。等到放榜,所录取的士子品学兼优,如何家驹、陈亨等人都是知名才俊,后来他们在吴地担任官职,留下了良好的政绩。不久,吴甘来请求辞职。

崇祯癸未年(公元1643年)他被朝廷起复为兵科给事中,不久又转任户科给事中。此时国内外多有变故,荆襄数郡,还尚未受到贼寇侵扰,但那里的巡抚、兵备道等官员纷纷借口保护藩王而离去。吴甘来抚胸痛哭道:“这是借故逃避责任。如果都这样,那么皇帝的江山社稷和百姓,又有谁能来保卫呢?”

因此,他上疏直陈:“天子广泛册封宗室,就是让他们成为皇室的屏障,一旦发生紧急情况,他们要能够舍弃私利,倡导大义,为朝廷效力。《诗经》云:宗子犹如城墙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现在刚刚传来警报,他们便一哄而散,既无法迅速调兵遣将,策划反击,消灭贼寇,又不能身佩宝剑,坚守城池,效仿誓死守卫城池的大义。他们声称先离开是为了皇帝的名望,而其他官员还口口声声夸耀自己护卫有功,之前的旨意让他们修整防御、储备物资,还有什么用?现在皇室子孙遍布各地,尤其很多在关键区域,倘若各地官员都以护藩为借口来掩盖自己的罪责,把宗室子弟看作既可以坚守也可以逃走的人,也会讲重要的城池视为可守可弃的土地。如此一来,就会导致功过不明,赏罚不清,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。恳请陛下留意此事。”奏疏呈上后,皇帝阅览并叹息不已,但也无计可施。不久,吴甘来参与主持礼闱考试,有人因他选拔出众多优秀人才而祝贺他,但他忧心于时局艰难,丝毫不因桃李满门而稍显喜悦。

崇祯甲申年(公元1644年)春天,贼军逼近京城,吴甘来对他的弟弟吴泰来说:“身为皇帝侍从之臣,忠义不容受到侮辱。”他主张成仁取义,并希望兄弟二人共同勉励,但吴泰来未能听从。待到京城陷落,吴甘来听说皇帝不幸去世的消息后,独自沐浴更衣后自尽。南明朝廷追赠吴甘来为太常寺卿,允许他的一子承袭官职,给予祭葬待遇,赐谥“忠节”,并将其列入旌忠祠祭祀。

吴甘来与周凤翔曾同住一处寓所。当贼军逼近京城时,吴甘来的弟弟、时任礼部员外郎的吴泰来到寓所找到他,紧握他的手哭泣道:“事态发展到这般地步,该如何是好?”吴甘来回答:“唯有以死明志,这是道义所在。”家人送来饮食,吴甘来都拒绝。有人劝他暗中逃走,他却说:“如今我不能调动兵马抗击贼寇,难道还想苟且偷生吗?”随后,他写下遗诗,将身后之事托付给兄弟。书桌上还放着一份奏疏草稿,他说:“留下它恐怕会彰显君主的过失。”于是取火将草稿烧掉。吴泰来的儿子吴家仪赶到,吴甘来悲痛地对他说:“我不死不足以表明心志,你父亲若死了,你也无法完成奉养送终的责任。古时候兄弟一同遭遇大难时,必定要有一人存活。假若皇帝仍在世,那么历史上土木堡之变时的袁彬以及靖难之役中的程济,他们的行为都可以效仿。否则,就是在白水忠寻找真人(指明惠帝朱允炆),从古时有仍国中起用夏禹(斟鄩,夏朝首都),那样的话,虽然我身死,但精神犹存。你要努力做到这些。”说完,他面向北方拜了五次,面向南方拜了四次,然后写下绝命诗:到底谁贻国事忧,疾雷悄悄破城头。君臣义命乾坤晚,狐兔干戈风雨秋。极目江山空泪洒,伤心仁义一身周。也知此日难争讨,惟取忠肝万古留。”接着,他用佩带自缢身亡。史书中关于此事的记载基本一致。《启祯录》也记载,吴甘来对弟弟吴泰来说:“我们兄弟蒙受国恩,按道义不能受辱……”随后自缢而死。

我查阅崇祯十七年(公元1644年)春季的官员名录时发现,六部数十名官员中,只有吴甘来一人以死殉节,其余或逃亡,或遭受刑罚侮辱,或投靠伪政权,与吴甘来相比,他们的品行高下立判。古人说,主辱臣死,从未听说过主死而臣子还可以生存的。至于那些背叛旧主、恬不知耻地投靠贼寇的人,更是将纲常名教破坏殆尽。至申酉年间(南明时期),这些伦理道德几乎荡然无存。真是可悲啊!

我评价说:赴死实非易事,吴甘来兄弟皆蒙受国恩,如果城陷之时他们都能英勇就义,岂不是能与孟忠贞父子并传佳话?然而最终未能如此,只能说士人各自秉持不同的道德志向吧。

各种书籍中都记载吴甘来自缢而死,只有《启祯野乘》记载他自刎身亡。泰来与吴甘来是同胞兄弟,后来投降了贼寇。《启祯野乘》与《启祯录》都说吴泰来是吴甘来的弟弟,而《编年》则记载吴泰来是吴甘来的哥哥,这里都予以记录,以备将来查考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女生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上门天师

蓝天下的白菜

只是狐狸未成精

乐目鱼

女扮男装住男寝,霍总满世界疯找

叶均庭

血棺阴妻

一片小白云

仙女老婆爱上我

我是西毒

妙女寻仙

明月萧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