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溪漱石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15章 孟兆祥(孟章明),穿越必备: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,明溪漱石,177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孟兆祥,字允吉,号肖形,山西泽州人,定居于河间的交河县。天启壬戌年(公元1622年)中进士,初授大理寺评事,因丁忧离职。天启丁卯年(公元1632年)恢复原职,主考四川乡试。崇祯己巳年(公元1629年),他升任吏部稽勋司主事,历任验封司、考功司、文选司员外郎。崇祯辛未年(公元1631年),参与会试分考,所录取的士子多为名士。当时正值选官之际,有其门生请求照顾地方关系,孟兆祥严肃拒绝道:“刚刚步入仕途,便懂得趋利避害,日后将无所不为。”闻者皆惊惧不已。孟兆祥如同松柏般坚韧的节操,到了晚年愈发刚劲。他留着长髯垂至腹部,风度翩翩,神采奕奕,坚决不受权贵请托,不与亲朋故旧私下往来,自己在衙署中独处,人品如同冰霜般冷峻威严。时人认为他具有包拯(谥号孝肃)的遗风。不久,他因触怒宦官,因事被贬为行人司司副,后历任光禄寺丞、少卿、左通政、太仆寺卿等官职。崇祯癸未年(公元1643年),升任通政使。同年八月,其子孟章明考中进士,新入仕途尚未授予官职。

崇祯甲申年(公元1644年),孟兆祥升任刑部右侍郎。当时国家时局日益危急,他的门生司勋郎熊文举有次趁机询问道:“万一京师失守,该如何应对?”孟兆祥挥手不悦,答道:“不必商量,各人自行决断。”接着他又说:“你有年迈双亲远在千里之外,且官职闲散,非重要岗位,还可以从容应对。”熊文举听后深感惊惧,不敢再言。贼军攻入北京,孟兆祥守卫正阳门,城破后,宁死不降,最终死于城门之下。其妻何氏亦随之殉节。

他的孟章明,字显之,号纲宜,收殓父亲遗体后,急忙回家与妻子王氏告别说:“我不忍父亲独自赴死,决定随他而去。”王氏答道:“你若死,我也绝不独活。”孟章明磕头谢道:“感谢夫人,但请夫人先自尽。”随后,他遣散家中其他人。他看到妻子王氏悬梁自缢后,取笔在墙壁上大书:“有侮辱我们夫妇遗体者,我必化为厉鬼杀之。”待王氏气绝,他把妻子尸体放在一扇门板上,上面覆盖了红色衣裳,又在妻子尸体左侧放一扇门板,自己也身着红衣自缢。临终前,他嘱咐婢女:“我死后也要放在门板上。”于是夫妻二人一同殉节。南明朝廷追赠孟兆祥为刑部尚书,赐谥“忠贞”;追赠孟章明为河南道御史,赐谥“节愍”。父子二人同入旌忠祠供奉。

孟兆祥的学生熊文举曾两度自缢,都被自己的学生刘兰生等人救活。熊文举作有《哭师诗》,其一写道:盛德仰醇穆,雄文见炳磷。日沉先弃杖,风急但焚轮。旧里碑传记,虚堂案掩尘。门生羞后死,洒泪志忠臣。其二写道:清肃铨规在,程材得士多。尊严仪岱岳,感怆重山河。父子忠同传,乾坤气不磨。西州投策痛,歔欷畏经过。其三写道:生死从来事,门墙训迪严。志操期逼古,风尚可顽廉。诘曲冯心印,迂回此志淹。怅然羞展卷,孤月堕虚檐。其四写道:忍见皇舆荡,羞称江海逋。从君臣已老,殉父子非孤。青史芳名共,坤维正气扶。永魂余弟子,风雨泣苍梧。

我的议论是:京城失陷之变,殉节的文臣共有二十一人,孟氏父子竟占其二,实属罕见。然而,大臣为君主捐躯,妻子为丈夫殉节,这在历史上并不鲜见。但特别令人敬佩的是,孟章明未受朝廷正式任命,却矢志不渝,慷慨赴死,尤为令人敬佩,堪称明朝二百年来罕见之事。

我曾经考察过,山西地区投降贼军的人众多,唯独孟氏父子牺牲生命来守护忠贞节气,他们一门忠孝节义,堪称寒冬中的长青松柏,令人敬仰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女生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和离后前夫他追悔莫及

青山归时

与帝王灵魂互换后他玩不过宫斗

懒悠悠的阿忆

死神的制约

开心的袜子

福运娇娘:摄政王今日哄好了吗

玉清微霖

武林之王的现代日记

一夜沧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