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溪漱石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06章 十七(日)甲戌、十九(日)丙子、二十五(日)壬午,穿越必备: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,明溪漱石,177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十七(日)甲戌

李自成抵达永平府。总督王永吉率领三十名骑兵,身着戎装,骑马抄小路向南方撤退。癸未科(公元1643年)进士王道成,系山西平杨县人士,城池失陷后投降了贼军,贼军授予他青州防御使之职。王道成孤身一人赴任,城中百姓纷纷向他请求保护,彼此看着对方,无人敢轻举妄动。此时,衡王府宗室成员仍在城中,但由于百姓内部混乱,无人能够组织起来保卫他们。

十九(日)丙子

东部清军进逼的紧急军情日益严重,留守京城的贼军在城内大力搜查兵器,此时城门的戒备愈发森严。

二十五(日)壬午

伪礼部发布公告称:”皇帝李自成不久即将东归,各部门须尽快准备登基所需的各种仪仗物品。”

二十六(日)癸未

李自成返回京城。有一各名为朱师钦的庆藩宗室,时任香河知县,弃官逃至吴桥,却被伪防御使关杰囚禁于德州。关杰与德州知州吴征文共同苛征饷银,手段极其严酷。地方官员马元騄与生员谢陛暗中串联,趁机发动起义,一举击杀关杰与吴征文,释放朱师钦,并拥立他为主上,暂且尊称为济王,向周边地区发布檄文,号召讨伐伪政权官员。这一行动迅速得到了未归附贼军的四十余州县响应。

《大事记》记载,兖州、青州、登州、莱州等地的民众纷纷加固城防,坚守城池以自保。

二十七(日)甲申

贼军放任其部下大肆抢掠,无一家得以幸免。

二十八(日)乙酉

泊头的秀才郭树,因其家境富裕,被贼军用枷锁押送至京城。

二十九(日)丙戌

李自成自立为帝。午后,大量草料被运入皇宫,宫中各处都堆满了草料。

四月三十日自成西奔

丁亥日黎明时分,李自成向西逃窜,他的部众也跟随其后。其中刘宗敏先前与吴三桂交战时已身负箭伤,躺在长桌上,用被子层层裹住手脚,被人抬着出行。随同贼军一起出行的早早投降官员都有军队护送,而新投靠的官员则没有这种待遇。薛所蕴奉军师宋献策的密令,发布告示,命令百姓离开京城避难。但百姓离开京城仅数十里,就遭到贼军的抢劫和屠杀。

贼军先在皇宫中布设火炮并点燃大火,宫外的各处私宅也被放火焚烧。贼军零星残部士兵骑马四处杀人,百姓们用床铺、家具堵住巷口,有的手持木棒冲出来反击,片刻之间,九门城外都陷入火海,贼军在城中东西奔逃无法出城,直至傍晚全部被烧死。城外草场的火势与宫中火光相互辉映,夜晚如同白昼。

程源记载:贼军全部从齐化门出城,李自成仍旧穿着骑射服装,只是多了一顶黄色伞盖。投靠贼军的原明朝官员在齐化门前叩头告别,贼军传令不再护送,后队至中午时分全部出城。另有记载:酉、戌时分,李自成率大军从前门出城,只留下数千残兵在城内放火。三十日天亮时,宫殿及太庙都被烧毁,只剩下武英殿。宫女再次大量逃亡。宫中尚有大量贵重器物,无赖之徒在废墟中搜刮一空。中午时分,九门也起火,只剩下大明门及正阳门以及东西江米巷一带未被烧毁。这是因为贼军故意留下一条出路。那些未出城的贼军,全部被百姓杀死,共约两千余人。

野史记载:贼军焚烧五凤楼,在九门放火,火光照亮天空,城内哀嚎之声传至数十里之外。

贼军并无什么高明手段,往往先派出伪装成商人的部众,四处散布谣言,宣称贼军不杀人,不贪财,不奸淫,不抢掠,公平交易,免除钱粮,还将富户的钱财分发给穷人,尊重读书人,秀才投降的先赏赐银币,随后进行考试选拔,一等者任府官,二等者任县官。当时被选拔为伪府县官的大多是山陕地区的秀才,更加让人相信这是真的。于是,那些不通文墨的秀才都盼望做官,无知的穷人盼望得到富人的钱财,欠缴钱粮的人盼望得到豁免。真定、保定地区民间流传的歌谣有“开了大门迎闯王,闯王来时不纳粮”等语句。贼军的诡计以此得以实现,其气焰更加嚣张,仅派遣三四人或四五人就能到明朝各城池赴任,谎称贼寇大军随后即到,明朝地方官员闻风而逃,而伪官则俨然成为一方之主。

贼军不识字,其所发伪敕书、告示中多有错别字,如“废弛”误写为“费弛”,“事务”误写为“事骛”。原户部官员吴篪被贼军启用,恢复了他的官职,但贼军常呼其名为“吴虎”。

贼军入城的士兵约有四十多万,各自疯狂劫掠,李自成虽有禁止,但他们反问:“皇帝让你做,金银妇女却不让我们拿吗?”

贼军企图劫掠漕运,但漕河已经干涸。他们得到一些花缸,去掉花纹用来做马槽,大的无用的用来捣蒜,小的则用来盛油。

东村老人说:李自成入京,与赤眉、黄巢造反非常相似。因为贼寇的天性中,并没有称霸天下的谋略,或许是因为上天厌恶内外官员贪婪之风盛行,特意降下这个恶魔,来荡涤清洗朝堂不公罢了。

李自成祖墓

早前,陕西参政都任因痛恨李自成每到一处必挖掘皇室陵墓,刚一到达延安,便立即拘捕了李氏族人,追问李自成父母遗骸的下落。起初,李氏族人闭口不答,都任便大声宣告将要挖遍所有李氏坟墓。这时,才有人出来报告具体位置。经过挖掘查看,发现李自成父母遗体肤色如同活人,骨头尚有肉质附着,于是都任令人用刀将李自成父母遗骨剁碎,再扔进粪坑中浸泡。

李自成谣谶

宋献策说,我们的主公李自成只能做个马背上的君王,混过几年而已。他又说,李自成得秦而兴,遇鲁则亡。

上个月挖出的一块石碑上刻着:流入顺河干,陷在十八滩,若要上云天,堕落雁门关。还有一首民谣唱道:自成割据非天子,马上登台未许年。

看来这些预言后来都应验了

李自成铸钱

我曾经思考过金钱这一事物,它饿的时候不能吃,冷的时候不能穿,也不是人的耳朵眼睛所能欣赏的好玩之物,却被称为宝物,其中自有道理。这与时代的兴衰密切相关。前代之事暂且不论,就说崇祯末年民间私铸钱币盛行之事,其中有一种钱币大如鹅眼,每贯价值仅为八分,我以为价格低贱至此,钱已经失去了作为宝物的价值。而且这些钱币背面都铸有一马形状,隐含着崇祯之后将会出现闯贼之乱。

然而闯贼之乱持续时间不长,也可以从钱币上得到验证。过去李自成在山西铸造钱币未能成功,到了京城又继续铸钱,钱文改为“太昌”;还曾铸造九枚玉玺,同样未能成功。难道不是因为宝物所在之处,自有神灵监管吗?

有位西安人对我说,李自成的钱币既重又大,民间使用起来很不方便,所以用的不多。我问他为何这么说,他回答说:“李自成的钱币与现在的钱币大不相同,重量不一,有的一枚铜钱重半两,却当作一文钱使用;重一两的,当作三文钱;重一两半的,当作五文钱;重二两的,当作铜钱使用价值却极轻。钱币的重量从五钱起到二两重止。百姓购买零碎物品时,感到非常不便,因为增减幅度太大。凡是使用这些钱币的人,都将钱币挂在脖子上,不允许藏在腰间或袖子里。等到清兵攻入陕西,百姓们纷纷将钱币丢弃在地上,不去捡拾。那么,这些所谓的“通行千世”的宝物,实际上在民间无法流通,又怎能算得上是宝物呢?”

民间偶尔出现的一两枚小钱,其实是假钱,并非李自成所铸。我听说马瑞的母亲看到小钱而感叹明朝衰败,真是有见识啊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女生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和离后前夫他追悔莫及

青山归时

与帝王灵魂互换后他玩不过宫斗

懒悠悠的阿忆

死神的制约

开心的袜子

福运娇娘:摄政王今日哄好了吗

玉清微霖

武林之王的现代日记

一夜沧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