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溪漱石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66章 张献忠大败、李乾德岳州三捷、蔡道宪长沙骂贼,穿越必备: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,明溪漱石,177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张献忠大败

崇祯癸未年(公元1643年)六月,朝廷颁诏命平贼将军左良玉,专责剿灭张献忠贼军,务必避免拖延战事、浪费军饷。至八月五日丙寅,各路军队集结,对武昌形成强大压力,张献忠出城迎战,结果大败。随后,汉阳及所属各县相继被收复。

恢复汉阳控制固然值得庆幸,但史书中并未着重记载这一事件,反而详细记述了张献忠的惨败,这是因为史家对此感到欣喜。他们对张献忠之败的喜悦,甚至超过了对汉阳失而复得的欢欣。

李乾德岳州三捷

崇祯癸未年(公元1643年)八月,张献忠攻陷咸宁、蒲圻二县,两地隶属于武昌府,距岳州约二百里。偏沅巡抚李乾德与总兵孔希贵将驻军转移至岳州,当地居民纷纷避难。他们命令军士伪装成普通居民,打开城门迎接贼军,待贼军入城后伏兵突起,将贼军全部歼灭,仅留四名贼寇,割下其一只耳朵并用箭贯穿,放其回去羞辱贼军。张献忠大怒,增派兵力猛攻岳州。李乾德在道路旁树林中虚设营垒,竖立旗帜,并在上面堆积柴薪,暗藏大炮。贼军以火攻,引燃柴薪,引发大炮爆炸,打死数百贼军,贼军更加愤怒,水陆并进发起猛攻。李乾德在江中布置战舰,当确认船舰射程可及贼营时,便停止前进,待贼军连弩射尽箭矢、火炮耗尽后,水陆两军奋勇出击,连战三场,三战皆捷。张献忠于是调动全部兵力围攻岳州,从各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。

八月五日,岳州城力竭失守,李乾德、孔希贵逃往长沙。八月初七日戊辰,贼军前锋抵达湘阴,湘阴百姓皆空城逃离。张献忠欲北渡长江,向洞庭湖神占卜吉凶。占卜结果不吉,连续三次占卜,神灵始终不允许。十九日庚辰,张献忠聚集湘潭数千艘船只,准备北渡,突然大风骤起,翻沉百余艘船只,淹死数千人。因此只得返回岳州,将所掠夺的妇女全部杀害,抛尸江中,焚烧船只,火势蔓延四十里,江水夜间明亮如白昼。随后,张献忠率军陆行前往长沙。

李乾德虽未能以身殉国,但他三战三捷,功绩显着。至于大风覆舟,可见神灵对贼寇的憎恶之深。

蔡道宪长沙骂贼

崇祯十五年(1642年)冬,贼寇突袭荆州,镇守官员带领军队护送惠王逃往长沙。次年癸未年(公元1643年),武昌失陷,巡抚也率一千余名士兵逃至长沙。此时长沙局势混乱,推官蔡道宪独自应对,支撑局面。八月,岳州陷落,镇守官员孔希贵亦率一万士兵逃至长沙。长沙城内人心惶惶,蔡道宪与镇守将领尹先民共同誓师坚守,他亲自掌勺做饭,拿出粮食犒劳士兵,与孔希贵形成犄角之势。八月二十三日甲申,张献忠率军抵达城下,孔希贵率先逃走。李乾德护送吉王、惠王逃往衡州。尹先民的军队大败,贼军来到城下,呼喊蔡道宪投降,称军中皆知其名望,劝其速降,以免受苦。蔡道宪以强弩回射。张献忠大怒,连续三日猛攻,最终城池陷落,此时为八月二十五日丙戌。

孔希贵、尹先民均向贼军投降。蔡道宪被捕,贼军百般劝降,他坚决不屈,被囚禁于小楼之中,总共四日。贼军甚至派降将尹先民来劝说,但蔡道宪始终不听,口中一直痛骂贼军。贼军大怒,将他残忍地肢解而死。蔡道宪从容就义,临刑时长啸一声,顿时风雨大作,头颅落地后,双眼仍炯炯有神、死不瞑目。贼军也为之惊愕。此事发生在十一月,蔡道宪年仅二十九岁。南明弘光帝追赠他为太仆卿,谥号忠烈。此前,蔡道宪到任长沙第二天,梦见李芾前来拜访,对此深感奇异。及至殉难,蔡道宪与李芾一起被祭祀,祠堂名为“二忠”。

蔡道宪,号江门,福建泉州晋江人。崇祯丁丑年(公元1637年)进士,被任命为长沙府推官。当时张献忠势力嚣张,蔡道宪写信给兄长说:“父母年迈,兄长好好照顾。我将与这座城池共存亡。”任职期间,他曾写有诗句:“湘中司理湿青衫,半日斋居十日严。”听闻者为之悲痛。蔡道宪被捕时,有健壮士兵林国俊等九人誓死跟随,贼军劝蔡道宪投降。林国俊说:“如果我家主人可以投降,早就离开了,不至于到现在。”贼军说:“你们不投降,也是死。”林国俊答道:“如果我们要活命,早走了,不至于到现在。”贼军于是将他们一并杀害。其中四名士兵坚决请求延期一天,以安葬蔡道宪的遗骸后再赴死。贼军同意了。四名士兵脱下衣物包裹蔡道宪的遗骸,将其安葬于南郊。安葬完毕后,四人自缢身亡。

与蔡道宪一同殉难的还有知府周二南、举人冯一第。冯一第字椳公,长沙人,天启丁卯年(公元1627年)举人,以诗才闻名。湖南城破,冯一第逃至湘乡,准备向酉阳借兵反击贼军。贼军任命的郡守得知此事,派人捉拿他的母亲和兄长。他不忍母亲和兄长受牵连,于是主动来到长沙自投罗网。贼军准备处决他,一位老僧跪地哭泣,请求放过冯一第,贼军于是砍断冯一第的双手,将他置于营中,冯一第一夜之间死去。敢于他的忠孝,当地百姓果然驱逐了贼寇任命的郡守,出兵湘潭与贼军作战,可惜未能取胜。但是贼军听说大军自醴陵而来,便放弃长沙逃走。冯一第的母亲和兄长最终得以幸免。

谢良琦,号献庵,广东推选的孝廉,为官贤良,是位博学多识的君子。他记载蔡道宪殉难的时间为十一月,除了小楼囚禁的二十四天之外(可能笔误,上文说的是囚禁四日),为何蔡道宪被俘与死亡的时间相差如此之远?谢良琦说了解蔡道宪事迹的人很少,所以急于将此事记录下来,并且他还为此事写了首诗:“大厦原非一木撑,荔椒空自哭先生。狼烟已誓忠臣死,鱼素先巾孝子情。柴市从容天地泪,常山刀锯古今名。不知三载官衙梦,冥漠初能鉴至诚。”由此可见,谢良琦对蔡道宪事迹的考证应当是准确的。

李芾是南宋官员,曾任潭州知州,除夕之夜元兵攻破城池,全家殉难,谥号忠节。谢良琦诗的最后一句,大概是指梦见李芾之事。

根据记载,酉阳城即辰州府城。辰州有大酉山,位于府城西北,是道教所说的第二十六洞天,山上有个龙湫,求雨即应验。又有小酉山,山中石洞内原有藏书千卷,相传是秦朝隐士藏书之处。世人称此二山为“二酉”。

人生在世,最重要的莫过于生命,士大夫之所以愿意殉难,也是因为节操不可丧失,名誉不可败坏,不得已舍弃生命而保全这些。像林国俊等人,不过是默默无闻的士兵,并非士人,原本与名节无关,却能视死如归,这难道不是大丈夫所为吗?不要以为军队行伍这些普通人中就没有人杰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女生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和离后前夫他追悔莫及

青山归时

与帝王灵魂互换后他玩不过宫斗

懒悠悠的阿忆

死神的制约

开心的袜子

福运娇娘:摄政王今日哄好了吗

玉清微霖

武林之王的现代日记

一夜沧海